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荒漠–绿洲过渡带属于极端干旱与养分贫瘠的荒漠生态系统。荒漠化一直是该生态系统安全的重要威胁之一。由移动沙丘与多年生荒漠植物所形成的“肥沃岛屿”在维护该区域荒漠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当前对于由不同冠层大小的植被所形成的肥沃岛屿以及在不同土层深度上的肥岛效应如何影响土壤磷库周转、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等土壤理化性质尚不清楚。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曾凡江研究员团队,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的多年生荒漠植物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花花柴(Karelinia caspia)以及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由这三种荒漠植物所形成的肥沃岛屿中的土壤磷库周转、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以及其它土壤性质,并对土壤磷库周转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该区域三种荒漠植物所形成的肥沃岛屿在0-100cm土层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肥岛效应,在多枝柽柳冠层下0-30cm土层表现最强。与裸地土壤相比,土壤磷组分周转与冠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最为密切。土壤深度和植物种类均显著影响冠层下土壤的活性磷组分。土壤碱性磷酸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以及微生物量碳氮浓度是影响冠层下土壤活性磷组分周转的主要因子。
以上研究成果以“‘Fertile islands’ beneath three desert vegetation on soil phosphorus fractions, enzymatic activities, and microbial biomass in the desert-oasis transition zone” 为题发表于Catena期刊,论文通讯作者为曾凡江研究员。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
牵头单位: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818号 | 邮编:830011 | 电话:0991-7823116 | Email:lqf@ms.xjb.ac.cn
|